[美國《航空周刊與航天技術》 2006年9月11日 刊報道] 盡管德國官方尚未正式為“歐洲鷹”(Euro Hawk)高空長航時信息無人機(uav)項目開綠燈,項目官員們已決定自行啟動該項目,以滿足德國空軍的投入使用時間要求。
“歐洲鷹”的機體就是美國諾斯羅普·格魯門公司的“全球鷹”(Global Hawk),但采用歐洲航空防務與空間集團(EADS)研制的任務載荷,將主要用作一種新型信號情報(SIGINT)系統(tǒng),在2010年左右提供給德國空軍使用。德國空軍預定采辦5架“歐洲鷹”來代替其老化的法制“大西洋”(Atlantique)偵察機。為滿足2010年的時間節(jié)點,該機的任務載荷必須在2008年完成開發(fā),從而為與機體的綜合留出充分時間。所以,盡管德國國會預定會在今年批準為該項目提供撥款,有關合同談判也在進行當中(以便一旦國會開綠燈就正式啟動項目),項目官員們仍決定自行啟動詳細工程開發(fā)之前的先期研究工作。
“歐洲鷹”項目的成功對EADS來說將具有重大意義,因為該集團希望通過它使其SIGINT技術達到成熟,這樣就可將其用于EF2000多用途戰(zhàn)斗機未來改型等其他項目。該公司為“歐洲鷹”研制的SIGINT傳感器系統(tǒng)將同時具有通信和雷達信號偵察能力,但將主要集中于前者。在執(zhí)行通信監(jiān)聽時,可能會在任務飛行前對該機的傳感器系統(tǒng)進行編程,探測已被情報機構確定的特定頻段信號;而在執(zhí)行雷達偵察時,傳感器系統(tǒng)將采用寬帶檢視方式工作,基本不需要“凝視”特定的窄頻段。傳感器系統(tǒng)將提供特定輻射源鑒別能力,即可區(qū)分兩部正在輻射的同型輻射源。但是,EADS的項目官員不愿說明該系統(tǒng)對于現代有源相控陣雷達是否也具備這種“指紋”式鑒別能力——同型有源相控陣雷達之間的信號差異通常要更難識別——只是表示已確認了實現這種能力所需要的技術,并承認這對處理能力的要求很高。
“歐洲鷹”所收集SIGINT中的大部分將直接傳回地面站,德國空軍已選擇主要在地面而不是在機上處理所收集的情報,這樣它將能在這個全新的系統(tǒng)中繼續(xù)沿用現有的部分信號處理軟件。EADS項目官員表示基本的載荷設計現已完成,目前的工作正轉向更細節(jié)的設計繪圖,首套傳感器系統(tǒng)就將完全按生產型標準而不是樣機制造。該系統(tǒng)的主要硬件采用現場可編程門陣列(FPGA),這樣可以通過軟件重編程來滿足信號處理需求的改變。盡管采用FPGA會帶來的體積和功耗問題,但“歐洲鷹”的內部空間和電力充足,故設計人員情愿利用它來提供更多的處理靈活性而不是采用體積和功耗有優(yōu)勢、但靈活性相對不夠的專用集成電路(ASIC)。不過,基于ASIC的設計也作為備選以防萬一。目前設計人員面對的一個可能挑戰(zhàn)是散熱——由于在“歐洲鷹”的任務飛行高度空氣很稀薄,機載電子設備采用氣冷將有一定難度。
按今年5月德美雙方簽署的協(xié)議,“歐洲鷹”將與“全球鷹”具有互用性。此外早在2003年10月,德國空軍就將一架“全球鷹”部署到其諾德霍爾茲(Nordholz)海軍基地,搭載一套最終SIGINT傳感器系統(tǒng)的縮比樣機進行了試飛。當時德國軍方觀察員就對這套原型系統(tǒng)可提供的數據數量之多表示驚訝,認為如果采用“大西洋”偵察機的話,看上去需要許多架飛機才能提供。自那以后,EADS又進行了一些更深入地用戶演示驗證。(中國航空信息中心 張洋)